他虽出身富家,但心存大志,青少年时期便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他毕业于北平大学法学院,却戎马倥偬数十载,从学士到将军,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指挥部队与兄弟部队联手,全歼美军步兵第七师三十一团,创造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歼灭美军一个整团的唯一战例。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就是文武双全的传奇将军孙端夫。
孙端夫
胸怀大志绽锋芒
孙端夫,原名孙正谊,1912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曹县孙场村(现属河南省商丘市)。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少小离开家乡,跟随五叔孙锡璜辗转济南、北平求学。在读高二时就考入北平大学法学院预科班,第二年转为本科班政治系,并将自己名字改为孙端夫。
学生时代起,孙端夫我爱线报网就思想进步、倾向革命,为隐蔽开展工作方便曾化名“葛先生”,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5年被推举为北平大学法学院学生代表,参与组织一二·九运动的示威游行。在国民党反动政府残酷镇压学生爱国运动、打伤数百名学生的严峻形势下,他不顾个人安危,抬着花圈走在游行队伍的前面,以不怕牺牲来表达其抗争的决心。
1936年初,平津学生联合会组织南下扩大宣传团宣传抗日,孙端夫是领队之一,在斗争中加入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
1936年,孙端夫北平大学毕业后,获法学院学士学位。毕业后回到山东,经在山东省教育厅当督学的五叔介绍到山东省福山县中学任教,后到国民党山东政训处我爱线报网任职,七七事变后,任国民党第三路军威海卫政训处少校总干事。
戎马一生真英雄
早在全国抗战爆发前后,中共胶东临时工委就在威海卫作了武装起义的大量准备工作。孙端夫调任国民党第三路军威海卫政训处总干事期间,与中共胶东临时工委接上关系,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他在政训处官兵中发展“民先”队员,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7年12月,共产党员理琪被释放出狱后,回到胶东重建中共胶东特委。孙端夫的住处威海卫联合里十号是中共胶东特委及“民先”组织的秘密联络点,特委领导理琪、吕志恒等人多次在此开会,筹划组织威海起义。孙端夫受理琪影响,立志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孙明光、孙玺凤
威海起义前夕,孙端夫积极我爱线报网联络发动力量,他所领导的政训处官兵、威海卫“民先”队部负责人袁时若等一些进步教师及青年学生,响应党的号召,通过“抗敌后援会”等组织,打击亲日派,发动群众抗日救国,是武装起义的主要力量。以孙明光、孙端夫、袁时若为首的抗日力量,争取到威海卫管理公署专员孙玺凤的支持。
威海卫管理公署办公楼,二十世纪后期拍摄
1938年1月15日,中共胶东特委在威海卫管理公署成功发动了威海起义,威海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威海的重大胜利。威海起义的成功,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胶东的声威,激发了人民的抗日热情,孙端夫所率领的政训处官兵成为威海起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威海起义后,中共胶东特委将天福山起义和威海起义的部队我爱线报网重新整编,孙端夫任第一大队大队长。
1938年2月,胶东特委书记理琪和大队长孙端夫率领第一大队抢先攻入日伪占领下的牟平县城,活捉伪县长,俘虏伪军100余人,缴获枪近百支,取得了战斗的初步胜利。在攻打牟平城和血战雷神庙战斗后,胶东特委率“三军”西上蓬莱、掖县地区。1938年8月,孙端夫任蓬莱县县长。后任胶东军区东海指挥部指挥兼东海区专署专员、北海指挥部指挥兼北海区专署专员。
在抗日战争中,孙端夫在东海和北海军分区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由于其率领的部队英勇善战,打出了军威,使敌人闻风丧胆。在东海区的国民党顽固派,一听说是孙端夫率领的部队,就急忙逃遁。
北海专署专员兼黄县县长曹我爱线报网漫之与蓬莱县县长孙端夫(右)在黄县
1944年11月,孙端夫进入中共胶东区委党校学习。1945年春,抗战进入反攻阶段,孙端夫提前结业,在北海军区指挥作战。胶东军区部队分四线向日伪军发动攻击,将敌人压缩在交通沿线和城镇之内。孙端夫指挥北线部队为胶东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经过月余战斗,解放胶东重镇烟台,孙端夫兼任烟台市长。
1945年9月4日,庆祝烟台解放暨欢迎孙(端夫)市长大会留影
解放战争期间,孙端夫率领部队参加了众多战役,屡立奇功。1946年9月,孙端夫任山东军区警三旅旅长,后任华东野战军九纵二十七师师长、第三野战军二十七军八十一师师长,先后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我爱线报网役等重要战役,均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每次战斗都亲临火线指挥,把生死置之度外,身先士卒,英勇作战,他的这种作风深得部下的敬佩。
鏖战犹酣长津湖
2021年《长津湖》电影的上线,还原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其严寒困苦的情况下,面对敌军的疯狂进攻,敢于牺牲、敢于作战的军人风范。在电影中,为了完成任务,一连战士在零下四五十度的低温下潜伏,当发现战士们已经冻死却依然保持战斗的队形,众人无不潸然泪下,连美军将领都不禁致敬对手,孙端夫就是这支英勇部队的将领。
抗美援朝战争中,孙端夫奉命率部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七军八十一师师长兼政委。在第二次战役血战长津湖中,正遇到几十年未见的低温寒流,战士身穿薄棉衣,我爱线报网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设置伏击圈。战事最紧张的时候,战士们从四面同时向新兴里之敌猛烈攻击,奋勇冲进美军的坦克防御圈内,与美军血肉相搏。美第三十一团团长麦克劳恩上校见伤亡惨重,待援无望,便在40余架飞机的掩护下,以19辆坦克为先导,沿公路向南突围逃窜。
中国人民志愿军八十一师在有些连队只剩几十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战斗,冒着敌机的轰炸奋勇追击,沿途围追堵截,又将敌人歼灭大半,敌团长麦克劳恩被击毙。塞满美军的一辆辆汽车在越过长津湖时,湖面坍塌,接任团长指挥的弗恩中校等一部分美军被淹死。剩下几百人刚跑到后浦里、泗水里地区,又一头撞在孙端夫师长率领的八十一师所设伏击网上,全部被歼。之后他率部与兄弟部队我爱线报网联手,二十七军全歼了因凶悍被授予“北极熊团”称号的美军步兵第七师第三十一团,其中俘虏300余人,敌三十一团(北极熊团)团旗亦被缴获。这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歼灭的唯一一个美军陆军团级单位的建制部队。
志愿军缴获的北极熊团团旗
1951年9月,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中,孙端夫到先头连指挥,率领二四二团在照阳江南岸水内里、泉村一线突破南朝鲜军的防线,途中大小战斗10余次。一夜穿插60公里,提前56分钟到达指定地点,拦腰斩断敌军退路。全军受到志愿军司令部的通电嘉奖。孙端夫受到志愿军第九兵团通令嘉奖,荣立二等功。1952年,任志愿军第二十七军副军长兼参谋长。
1954年,孙端夫担任第二十七军军长我爱线报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11月,孙端夫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60年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高射炮兵指挥部副司令员,奉中央军委的命令,参加了军队的条例、条令和规章制度的编写工作,后孙端夫调任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孙端夫一直坚持带病工作,把毕生精力献给他所深深热爱的革命事业。1974年6月8日于北京病逝,年仅62岁。
硝烟散尽,光辉岁月淹没在历史长河里。革命先辈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为我们铸就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他们用自己坚韧的精神品格感染着我们,用他们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后来人。(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